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律尺考(明王廷相/)
古人制尺以调律累黍以定尺然随代变易讫无定准
汉志云律本起于黄钟之长以羊头山秬黍中者一黍
之广度之九十黍为黄钟之长盖以黍约一分九十黍
九寸律也此必上古以来有所传授故历代因之以定
律尺之度周礼考工记于案言十有二寸于镇圭言尺

有二寸又言桓圭九寸是周人以十寸为尺矣故历代
以周尺为古尺汉有刘歆铜斛尺蔡邕铜籥尺建武铜
尺汉官尺魏杜夔尺晋父玉尺梁表景尺晋始平古铜
尺汲冢玉律尺钱乐之浑仪尺隋开皇水尺官尺后魏
元延明尺梁刘曜土圭尺五代王朴律准尺 宋和岘

太府布帛尺李照尺胡瑗阮逸尺繇是观之尺随代更
律随尺异虽有慕古之君出而正之总然不能归一岂
非神理难 …… (第 12a 页)
古铜尺果长勖所造四分是岂可以勖所造独是而诸
代尽非乎宋仁宗朝诏丁度详定邓保信等所定律尺
则以 和岘
之景表尺为长王朴律准尺比汉钱尺长二
分比景表尺短四分有奇胡阮保信及李照所用太府
寺布帛尺其制弥长去古 (第 13a 页)

者之悟谞兮议骧烟以誩攘(自汉以来张光严宣钱乐/之祖莹梁武帝信都芳陈)
(仲儒郑译苏祗婆祖孝孙王朴 和岘
窦仪阮逸胡瑗刘/几房庶范镇司马光沈括蔡元定等尤难偏举如何妥)
(牛弘辈无可言至魏/汉津蔡京等益缪尔) (第 32b 页)
失传自汉司马迁魏杜夔晋葛洪阮孚隋郑译唐祖
孝孙宋王朴 和岘
李照杨杰宋郊司马光范镇蔡元定
诸人劳若凿空纷若聚讼当年累世不能殚其学于今
得王丞而大学咸正罔缺少司马 (第 2b 页)
  书之
往岁记时梁苑夜今宵题处洛城秋浮生瞥电人何在
怀旧伤心泪迸流三径竹风邻笛怨一庭霜月井梧愁
妻儿未会予惆怅只怪灯前不举头
   (北海王崧跋云余家藏 和岘
所校五窦诗世少/其本和所跋甲子岁乾德二年也秘监尹公者)
   (尹拙也致政大夫者吏部尚书致仕张昭也昭 (第 12a 页)
宗直一以贯
之耳宜其为纯粹中之纯粹所由与天地同和者欤若
夫定黄钟之管者京房以准荀勖以笛蔡邕则以铜籥 和岘
则以景表以至或求之于度或求之于尺或求之
于黍与铎甚至执指节以寻黄钟纷纭庞杂究莫得其
指归惟蔡季通所云 (第 466b 页)

铜尺汲冢玉律尺刘曜土圭尺刘宋钱乐之浑仪尺后
魏元延明尺后周玉尺梁景表尺隋开皇水尺五代王
朴律准尺 宋和岘
尺李照尺胡瑗阮逸尺邓保信尺大
晟乐尺共二十种其同异则宋史详之至于量周制则
见考工记㮚氏为量章汉制则见 (第 25b 页)
 腊巳酉(罗璧识遗引玉烛宝典云腊祭先祖蜡祭百/神唐贞观初丑蜡百神辰腊宗庙至开元定)
 (礼始蜡腊同日宋依 和岘
之议二祭同/用戌日今曰腊巳酉盖不遵宋制也)嘉平(礼记仲/冬腊先)
 (祖五祀疏云腊谓田猎所得禽祭者以 (第 11b 页)
述者之悟谞兮
议骧烟以誩攘(自汉以来张光严宣钱乐之祖莹梁武/帝信都芳陈仲孺郑译苏祗婆祖孝孙)
(王朴 和岘
窦仪阮逸胡瑗刘几房庶范镇司马公沈括/蔡元定等尤难偏举如何妥牛弘辈无可言至魏汉津)
(蔡京等/益缪尔) (第 32b 页)
   张昭
夜吟窦巩集追思夷门题处已三稔矣悽然感兴书之
往岁记时梁苑夜今宵题处洛城秋浮生瞥电人何在

怀旧伤心泪迸流三径竹风邻笛怨一庭霜月井梧愁
妻儿未会予惆怅只怪灯前不举头北海王崧跋云余
家藏 和岘
所校五窦诗世少其本和所跋甲子岁乾德
二年也秘监尹公者尹拙也致政大夫者吏部尚书致
仕张昭也昭字潜夫题巩 (第 71b 页)
  动物跻天下于唐虞三代之盛于以鼓吹休和即

  云门咸池韶濩六代之乐举不外是苟不探其原
  而仅求之黄钟累黍遂致阮咸讥荀勖之尺短
  岘
病王朴之声高李照纵黍嫌于太长胡瑗横黍
  苦于太短或专求之金石而釜斛有古今之不同
  斗臬有真赝之难 (第 33a 页)
  张氏大乐玄机赋论后题
乡予北游京师闻太常所用乐本大晟之遗法也自东
都不守大乐氏奉其乐器北趋燕都燕都丧乱又徙汴
蔡汴蔡陷没而东平严侯独得其故乐部人及国初有
旨徵乐东平太常徐公遂典乐向日月山奏观乞增宫
县登歌文武二舞令旧工教习以备大祀故今乐户子
孙犹世籍河汴间仅能肄其钟鼓铿锵不复能究其义

矣予因考求前代议乐自 和岘
以下更六七钜公而议
论莫之有定前日之宿县者本谓乐和 …… (第 10a 页)
又溢出律高则声过哀而国乱水溢出则国有变而境
土丧没是不久矣呜呼汉津所制岂复有加于 和岘

下诸人所论之乐哉然且至今沿袭相承未闻有所改
作乐殊不可以草创苟且而遽定也虽然崇宁之乐亦
可变矣盖 (第 11a 页)
  黄钟考议
夫礼乐之行于天地久矣由天作者乐也以地制者礼
也立天之道曰阴与阳是故为六律以声之自黄帝迄
夏商周洋洋乎纪法备矣周语曰古之神瞽考中声而
量之以制度律均钟百官轨仪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

于十二天之道也六律之中黄钟为重其犹易之太极
欤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黄钟不能成六律语乐
者废而不繇是舍太极以起易也未之或睹焉周以前
尚矣汉承秦后畴人分散独一制氏能明铿锵鼓舞之
节乃遂不能寻绎旧故成一家言余滋隐焉然绍而明
之亦代见其人在汉司马迁班固京房郑康成刘歆魏
杜夔晋荀勖阮咸梁武帝沈重隋郑绎万宝常唐祖孝
孙张文收 宋和岘
李照阮逸胡瑗司马光范镇尤班班 (第 23b 页)
宗直一以贯
之耳宜其为纯粹中之纯粹所由与天地同和者欤若
夫定黄钟之管者京房以准荀勖以笛蔡邕则以铜籥 和岘
则以景表以至或求之于度或求之于尺或求之
于黍与铎甚至执指节以寻黄钟纷纭庞杂究莫得其 (第 2b 页)
。遂自演之。是为后世杂剧之始。其声缓哀靡靡。
余曰。宋以仁厚立国。崇宁以前雅乐。当有可观。亨山曰。此 和岘
所定雅乐。宋太祖时。以周王朴所定律尺。较西京古石尺差短。故乐声高。不合中和。乾德四年。诏岘仿古制造尺 (第 251H 页)
。史言 和岘
雅乐音调和畅。然此阿世附时之言也。得国才阅岁耳。有何深仁厚泽。光被四表。致其民物之雍熙乎。 (第 251H 页)
和岘
所谓以揖让得天下。为玄德升闻之舞。一行十六人为八行。以倍八佾。尤为可笑。玄德升闻。则虞宾何在。鹄汀亦 (第 251H 页)
肰之度也。郭氏表尺者。本唐洛阳司天台景表石尺。而 宋和岘
用之。传入金元。而郭氏用之。明初又以为南京观星台景表尺。今以新书所引隋宋尺度参之。比汉晋前尺一尺〇六 (第 582L 页)
其有济乎弦数者。所以应五声。非所以应六律也。(见下篇。)
 《通考》宋太祖以雅乐声高。不合中和。和诏 和岘。
以王朴律准。较西京铜望臬石尺。为新度。以定律吕。〇镛案律准之法。下逮王朴 (第 570H 页)
和岘。
无不讲用。虽其尺寸长短。微有出入。若其刻划分数。按画考声。则诸法皆同。此非古律之蟊贼乎。〇又按万宝常 (第 570H 页)
 《周礼笙师注》杜子春云。篴今时所吹五空(一作孔)竹篴。〇应劭风俗通云。丘仲造笛。长尺四寸七孔。(丘仲汉武帝时人。)〇陈旸云。汉部所用雅笛七窍。不知去二变。以全五声之正也。蔡邕曰。形长尺围寸。无底有穴。今亡。大抵管笛一法尔。唐制尺八。取倍黄钟九寸为律。得其正也。〇又曰。汉丘仲。以后一穴为商音。晋荀勉笛法。以后一穴。为角。〇通考云。 和岘
手笛之制。如雅笛而小。其长九寸。与黄钟律管等矣。其孔有六。(又云。刘和之东箱。长笛。四尺二寸。今乐府 (第 609L 页)
  又曰。食货志天凤元年。作货布。愚按诸泉布。惟此一品尺寸最详。今以建初尺度之。无不与志所云纤豪悉应者。足徵建初尺即刘歆铜斛尺无疑也。
高氏十五等尺。晋前尺。比晋田父玉尺。梁法尺一尺七釐。(西山蔡氏曰。两尺长短近同。)梁表尺一尺二分二釐一毫有奇。(蔡氏曰。此祖暅所造铜圭影表。)汉官尺一尺三分七毫。(蔡氏曰。两尺长短近同。)魏杜夔尺一尺四分七釐。晋后尺一尺六分七釐。(萧吉云晋氏江东所用。)后魏前尺一尺二寸七釐。中尺一尺二寸一分一釐。后尺一尺二寸八分一釐。东后魏尺一尺五寸八毫。蔡邕铜龠尺。后周玉尺一尺一寸五分

八釐。宋氏尺。钱乐之浑天仪尺。后周铁尺一尺六分四釐。(蔡氏曰。此 和岘
所用影表尺。)隋万宝常水尺一尺一寸八分六釐。(蔡氏曰。万宝常之律。与祖孝孙相近。皆径三分之法。)刘曜 …… (第 132H 页)
  三礼图说杂令云积秬黍为度者。冕制则使之。又曰。冠冕尊彝用木之类。用黍寸之尺。崇义黍尺。不言从何地黍。而比荀氏尺。乃四寸六分。
阮逸胡瑗尺。横累一百黍。比荀氏尺。一尺七分。比太府布帛尺。七寸八分六釐。与景表尺同。见胡瑗乐义。
  宋史云太祖正雅乐。 和岘
上言先立尺寸。作为律吕。西京铜望臬。可较古法。即今司天台影表铜望臬下石尺是也。诏依古法造尺。据此则宋 (第 136H 页)
初律尺。与晋前尺相依近。然仁宗时。丁度等建议荀勖尺度。当与汉钱求得。其下复云若以为太祖膺图受禅诏。 和岘
等用影表尺。典脩金石。七十年间。荐之郊庙。稽古唐制。以示诒谋则可。且依景表旧尺。据此则晋前尺, (第 136H 页)
和岘
尺。又似互有异同。此殊可疑。岂 (第 136H 页)
和岘
所谓影表铜望臬。非真西京铜望臬之旧制欤。○丁度表言阮逸胡瑗所制。亦上党秬黍中者。累广求尺。制黄钟之律 …… (第 136H 页)
  案此尺。即李照,范镇,魏汉津所用以造律者也。今见于朱载堉律吕精义。潘时举所谓周尺当今省尺七寸五分弱者。疑即指此。
大晟乐尺。徽宗指三节为三寸。比荀氏尺。一尺二寸五分。长王朴尺二寸一分。 和岘
尺一寸八分弱。阮逸胡瑗尺一寸七分。短于邓保信尺三分。太府布帛尺四分。
  案此尺。魏汉津所制。金史称 …… (第 138L 页)
尺。)
宋聂崇义黍尺比建初尺。四寸七分二釐。(见三礼图。下同。)
宋聂崇义指尺比建初尺。四寸四分。 宋和岘
景表尺比周尺。一尺六分有奇。(见三器图义。下同。○律吕新书。比汉前尺一尺六分。)
宋阮逸胡瑗皇祐乐书 …… (第 140L 页)
。一尺二寸二分。
宋大晟乐尺比大府布帛尺。一尺四分。比邓保信尺。一尺三分。比王朴尺。一尺二寸一分。比 和岘
尺。一尺 …… (第 140L 页)
改变。大体犹是古法。祖孝孙云平陈后。废用玉尺律。便用此铁尺律。以一尺二寸。即为市尺。蔡氏曰。此即本朝 和岘
所用影表尺也。平陈以后。盖用此尺。范蜀公以为即今大府帛尺误矣。
   …… (第 148L 页)
虽未逮周汉。然亦可谓治安之世矣。今朝廷必求尺度之中。当依汉钱分寸。若以为太祖膺图受禅。创制垂法。尝诏 和岘
等。用景表尺。典脩金石。七十年间。荐之郊庙。稽合唐制。以示诒谋。则可且依景表旧尺。俟有妙达钟律之学者 …… (第 150L 页)
  按十五等尺。一周尺。(王莽时刘歆铜斛尺。○后汉建武铜尺。晋荀勖律尺。为晋前尺。祖冲之所传铜尺。)二晋田父玉尺。(梁法尺。)三梁表尺。四汉官尺。(晋始平铜尺。)五魏杜夔尺。六晋后尺。七后魏前尺。八中尺。九后尺。十东后魏尺。十一蔡邕

铜龠尺。(后周玉尺。)十二尺宋氏尺。(钱乐之浑天仪尺。后周铁尺。)十三开皇十年万宝常水尺。十四杂尺。十五梁朝俗间尺。宄(一作究)其本则皆取准于周尺。而参差不齐者。良由有司之失其传也。盖自春秋以来。诸侯坏乱权度。苟权度已正。夫子何为发谨权度之语乎。观于齐陈氏三量登一以家量贷。以公量收。则大小量之擅自变易如此。尺度而安得不然乎。徐氏有矩曰。宋史云太祖命正雅乐。 和岘
上言宜先立尺寸。作为律吕。西京铜望臬。可较古法。即今司天台影表铜望臬下石尺是也。诏依古法造尺。据此则 (第 151H 页)
宋初律尺。与荀尺相依近。然仁宗时丁度等建议。荀勖尺度。当与汉钱求得。其下复云若以为太祖膺图受禅。诏 和岘
等。用景表尺。典修金石。七十年间。荐之郊庙。稽古唐制。以示诒谋。则可且依景表旧尺。据此荀尺 (第 151H 页)
和岘
尺。又似有异同。此殊可疑。岂 (第 151H 页)
和岘
所谓影表铜望臬。非真西京铜望臬之旧制耶。
杏蒲志。太府铁尺。即李照,范镇,魏汉津等所用以造律者也。汉 (第 151H 页)
章次为第一义。今既屈而从彼矣。却曰文义则从我。吾见其喙之益长。未见其无所容也。假使真不能容喙。此所谓 和岘
之乐。非臣之乐也。约束则更之矣。军吏则易置之矣。威敌制胜则推以归功。此马服之代廉颇。而班超之啖郭恂也 (第 593L 页)
此所有而今始改之者。其改之有一改而止者。(如高丽改诏称教之类。)有累改而未定者。(如宋之雅乐。太祖命 和岘
始定之。仁宗命李照重定之。又命胡瑗更定之。神宗命刘几等定之。徽宗命魏汉津定之。又如历法。太祖始行应天 (第 135H 页)